9月23日訊 在接受《足球報》采訪時,2019年加盟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任青訓總監的日本教練川合學,介紹了俱樂部的青訓情況以及自己對于青訓的一些思考。
——介紹當前梅州客家的青訓情況
我們四支青訓梯隊的特點是一樣的,踢球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都是以傳控為主。只是因為對手的不同導致當天比賽的具體計劃不一樣,但本質打法都是一樣的。經過近四年的訓練,我們終于打造出一個風格。其實,一開始并不是技戰術優先,而是他們的協調性。比如頭、肩膀有效的協調性,包括跑動的姿勢,踢球的姿勢等各方面都要細細打磨,這是最耗時間的。
——談論養成良好的習慣
很多時候,小孩不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還有時候,成年人會在球場邊當著小孩的面抽煙。不過,當隊員們看到我主動去做這樣的小事,他們也會模仿和改變。我想改變的是孩子們思維上的東西,怎么讓小孩改變這個現狀呢?首先是大人要有改變,只顧自己的利益去行動的大人挺多的。足球是一個服務行業,所以要為別人付出,讓別人得到滿足,然后才有相應的回報給你,這是服務行業的本質。成年人就應該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并讓孩子們理解成年人是這么想的,這樣孩子們還會發生改變。等孩子們成為職業球員之后,他就會為球迷著想,為俱樂部著想,為很多服務他的人著想。所以,為了這種改變,成年人也要多去學習。
——培養反向思維能力
中國的孩子在這方面與日本的孩子是有差別的,一般日本的孩子會主動說出來:教練我不這樣認為,不應該這樣練。他們會提一些不同的意見,甚至說不要這樣練了吧。中國踢球的孩子比較少會去反問,或者自己不會提問題,在這種反向思維的能力會欠缺一些。大人也是有這樣的感覺,只要有一個人說這是對的,往往就向這個方向走,不會去自己想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些教練也不敢去提不同意見和想法,我有時候偶爾會故意說錯一些,讓他們去判斷,我看到有的教練表情上是有些疑問的,有一些是不說話的,還沒有教練主動說這是錯的。我覺得中國的教練要敢于敢于反問,敢于批判地接受。
——孩子要如何兼顧踢球與學習
我認為在踢球的同時想要兼顧好學習,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效率。我發現在中國有很多孩子在休息的時候喜歡打游戲,很多成年人聚在一起也是在看自己的手機,現在日本的孩子基本上不玩電子游戲了。尤其是寄宿制的學校,他們不會放任孩子們在休息的時候打游戲。
——如何改變孩子們沉迷于電子產品和電子游戲的現實情況
首先大前提是不能光有足球,足球以外的東西也要配套,因為都是孩子,而且他們也是一個普通人,要給他一點甜頭,比如對孩子說:你這個做好了肯定有好的東西給你回報。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可以告訴隊員們,如果在踢球上做好了,以后就會上電視,用引導的方式去做,逐步引導他們走出電子產品和電子游戲的誤區。
——在中國工作是否會想家?
今年春節,幾個日本教練都回去了,我沒有回日本,老板邀請我和他一家人一起過春節。我也是很想家的,雖然沒回日本,但是掙的錢都給我老婆了,自己手里沒什么錢。
——對比中日青訓
一方面是中國人口多,基數大,每個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日本是很小的一個國家,北海道的人還是很高大的,九州島的人身高不高但很敏捷。而中國的地域太大了,比如山東的隊員身高很高,像新疆的隊員是少數民族的隊員,廣東的孩子是比較敏捷的隊員,從人才方面還是中國會多一些。
——為何中國人口多、基數大,但優秀球員緣何少?
是大人的問題,之前中國足協到梅州交流,我也對他們說過,是因為大人沒有做到,所以青訓還沒有做好,如果大人沒有改變的話,是不會有改觀的。大人把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改變一下,同時讓專業的足球人做專業的事。
(南陵哭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