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訊 在中國女足3-4不敵年輕球員組成的日本女足,止步亞運會半決賽后,記者裴力發文點評表示,這樣的結果,是中國女足為輕敵付出的慘痛代價。
本屆亞運會日本隊派出的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陣容,其中不少都U21年齡段的球員,部分球員的年齡還不到17歲,國家隊主教練也是U17國家隊主教練狩野倫久擔任。只有千葉玲海菜一人參加了今年夏天的澳新世界杯。與中國隊比賽的首發陣容,日本隊平均年齡不到22歲,其中4人不到20歲,包括19歲天野紗、18歲的谷川萌萌子、18歲的小山史乃觀和16歲的古賀塔子。
這樣的年輕陣容無疑是中國女足產生“輕敵”思想的本源所在,加上主場作戰,前幾場比賽又打的順水順風,中國隊選擇陣容主動壓上,希望向前幾場比賽那樣以摧枯拉朽的攻勢壓垮對手,也實屬正常。
只不過,日本足球的風格已成,無論年齡大小,無論男足女足,細膩的腳下技術,都能夠保證他們在正式比賽中不會戰術執行不會走樣。
事實上,盡管是青年軍出戰,主教練狩野倫久從日本出發前,也表達了球隊志在奪冠的信心。而小組賽7-0大勝越南,1/4決賽8-1大勝菲律賓,這支日本女足已經充分展示出了球隊“絲滑”的進攻能力。而且菲律賓和越南也是參加了女足世界杯的隊伍。
可惜這一切都沒有引起中國隊的足夠重視,中國隊也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德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