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足早已不滿足只在亞洲稱霸
9月19日這天,日本男足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集結,訓練營里涌入約300名日本孩子。效力蘇超凱爾特人的前鋒古橋亨梧愣住了,他對著鏡頭說:“就像回到了日本。”
日本球員在德國和小球迷們合影
這些孩子來自當地的日本人學校。杜塞爾多夫是歐洲日裔移民第三多的城市,僅次于巴黎和倫敦。日本足協特地在這座城市設立了辦事處,便于聯絡各家歐洲俱樂部。沒錯,聽起來就像日本足球在歐洲買下一處“學區房”。
往時還有些天方夜譚的“脫亞入歐”,肉眼可見已消除了時空障礙,主場有了,下一步很明確:日本隊想參加歐洲國家聯賽。
1.日本足球為什么著急?
日本足協推動日本隊參加歐國聯的消息,由日媒《體育報知》率先報道。在藍武士踏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賽場前,已有了備戰2026年世界杯的藍圖。跟中國隊不同,他們或許真的是“全球首支備戰2026世界杯的球隊”。
《體育報知》截圖
各方面條件都很成熟是前提。
根據德國《轉會市場》上賽季的統計,日本旅歐球員達451人,其中250人來自德國聯賽。對日本足協來說,在國際比賽日同時征召一到兩支純旅歐球員組成的國家隊,不成問題。日本隊備戰卡塔爾世界杯的最新一期30名球員名單當中,有22人在歐洲聯賽效力。
讓國腳就近與歐洲強手過招,既能減少旅途、時差等負擔,也能更頻密磨合隊伍,同時還保證球員們在俱樂部的精力,一舉多得。日本足協的算盤打得啪啪響。
擁有雄厚的人才基礎,又打通J聯賽到歐洲的輸送渠道,日本足球“脫亞論”從未消減。除了征戰世預賽和世界杯,在出戰象征亞洲最高榮譽的亞洲杯時,日本可以不啟用最強陣容;2019年日本隊受邀參加美洲杯,竟派出平均年齡22歲的青年軍,一副游刃有余的練兵姿態,雖然戰績是2平1負,但這不重要。
日本球迷在看臺上高舉牌子,為球隊加油
可以看出,日本足球早不需要重視這些“小考中考”,森保一的球隊在這些賽事上的成績差一點也不礙事。持續穩定的與高手過招的機會,才是他們想要的。
歐足聯自四年前推出全新的歐洲國家聯賽之后,歐洲球隊的國際比賽日已基本被填滿。日本隊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之后竟只找到一支歐洲球隊踢友誼賽(1比0塞爾維亞),這樣的局面讓他們著急。
2018年在世界杯1/8決賽被比利時3比2逆轉絕殺,日本足球再一次無緣突破16強,NHK后來制作的紀錄片《羅斯托夫14秒》反復細致反思這場失敗。
比利時隊,當屆世界杯的季軍,很多球隊未戰就想保負爭平的對象,但日本隊終歸與其鏖戰到最后。
18年世界杯,查德利完成讀秒絕殺,比利時3-2逆轉日本晉級
其實,2013年,他們也曾在友誼賽上跟比利時交手,那次劇情是反過來的,日本隊在2球落后的情況下3球逆轉比利時。
為什么到了世界杯上結局就反了過來?深刻的追問是不懈追求的第一步。他們認為,還是前些年跟高手踢得太少了。輸給比利時的慘痛教訓,讓他們收獲了很多。
2.日本足球有什么資本?
當今世界足壇,毫無疑問歐洲整體實力最強。自2002年巴西在日本奪得世界杯之后,歐洲球隊已經壟斷了連續四屆世界杯冠軍(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而這期間產生的16支四強球隊里,13支來自歐洲。在日本足協看來,若能參加歐國聯賽事,就是進入重點班。
歐足聯并非不歡迎外卡球隊參賽,前提是,你必須具備對等資本。
卡塔爾作為新科亞洲杯冠軍,以東道主自動晉級世界杯的身份,在2021年參加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卡塔爾航空幾乎同時給延期舉辦的2020歐洲杯掏出了贊助合同,給人一種用“鈔能力”插班提高的感覺。日本隊想達到這種效果,有同樣的資本嗎?
今年麒麟杯中,日本隊4-1大勝巴拉圭
絕對有。衡量一支球隊的影響力,最直觀的是看贊助商是否愿意真金白銀付出。
今年5月,日本足協接連續簽了三份超級贊助合同。球衣贊助商阿迪達斯新的8年合同為510億日元(3.77億歐元),約合每年4700萬歐元,這在世界足壇僅次于德國隊(阿迪達斯,6000萬歐元)和法國隊(耐克,5000萬歐元),與巴西隊持平。
兩家國內贊助商電通株式會社、麒麟控股同樣提供了8年續約合同,分別達到每年50億日元和16億日元,也都是傲視群雄的每年千萬歐元級別。
資本是日本足球發展的持續推動力。日本隊和麒麟控股合作超過了40年,著名的“麒麟杯”的作用,就幫日本隊找來高手虐自己。今年6月,日本隊在東京國立競技場繼續與“老師”巴西隊較量,僅以0比1輸球,在交戰不勝紀錄變為2平11負的同時,也讓人看到差距在進一步縮小。
日本球員原口元氣與內馬爾搶位
就戰績而言,已沒有人懷疑日本隊具備對抗大部分歐洲球隊的實力,他們需要的是加入擂臺的資格。
歐足聯在2018年把歐洲國家隊賽事整合成歐國聯賽事,運作日趨成熟,也讓歐洲足球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呈現虹吸效應,迫使國際足聯拋出“世界杯該兩年一屆”的議案,以其對抗其影響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歐足聯副主席博涅克不久前透露,他們與南美足聯溝通過初步意向,計劃將南美10國納入歐國聯體系,即在2022年世界杯之后,南美前6強加入歐國聯A級、后4名加入B級。這至少說明,歐國聯不排斥其它大洲的國家隊加入。假如這一協作達成,世界足壇兩大頂尖力量就結成了與國際足聯分庭抗禮的聯盟。
這甚至可以看作一場“去世界杯化”的角力,日本足球也許能趁此合縱連橫的時機入場。
3.他們舍得棄亞洲而去?
以日本足球的實力,留在亞洲不是更容易獲得世界杯入場券嗎?這其實不是一個問題。日本足協是想以亞足聯會員的身份參加歐國聯。正如卡塔爾國家隊去年所做的一樣,參加歐國聯賽事與亞洲比賽并不沖突,屬于頂層建設與基礎建設的分配。
上有國家隊水平日漸提升,下有J聯賽在亞洲的影響力組建擴大,日本足球在歐亞之間正處于一個進退自如的局面。
日本足球苦亞洲整體水平太低久矣,他們只擔心對手不夠好。近年來東南亞足球的崛起,也許就跟日本足協有關,類似中國乒羽的“養狼計劃”。
小球迷在現場觀看日本隊比賽
日本球員的留洋目的地,不局限歐洲。據統計,2022賽季,在東南亞各國聯賽有多達65名日本球員,還有不少的教練員,也有日本和當地俱樂部合辦的青訓營。這始于2012年日本J聯賽海外事業部成立了亞洲戰略辦公室。十年來,還有多名東南亞球員加盟了日本J聯賽球隊。
表面是技術扶貧,實質是J聯賽作為一個IP在海外的推廣。東南亞擁有龐大的球迷基礎,英超轉播權收入50%是來自海外,其中亞洲就占了主流,東南亞更是占比頗高。J聯賽就是瞄準了這樣的蛋糕,通過合作提高轉播收入在東南亞的占比。
以東南亞國家里職業足球最成規模的泰國為例,J聯賽轉播合同三年一簽,2020-2022賽季的合同金額比之前漲了5倍。如今,J聯賽轉播收益的日本境外占比已提升到了5%。亞洲,仍是日本足球的大本營。
亞足聯幅員遼闊,內部關系錯綜復雜,成立至今,其實已有不少成員真正做到了“脫亞入歐”,典型的是哈薩克斯坦。他們一度覺得受到了亞足聯不公正的待遇,2002年決絕而去進入歐足聯。
哈薩克斯坦如今的成績證明了20多年前的決定是多么正確
大部分人眼里,做一支亞洲準強隊,遠勝過在歐洲做魚腩部隊,但哈薩克斯坦在歐足聯體系里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哈薩克斯坦國內冠軍俱樂部阿斯塔納在2015年殺入過歐冠正賽,他們在歐戰有擊敗曼聯的優異表現;當初被認為只能處處受虐的哈薩克斯坦國家隊,今年在歐國聯C級小組賽連克斯洛伐克、白俄羅斯、阿塞拜疆,提前一輪鎖定小組第一,晉級下賽季B級,國際足聯最新排名也攀升到第114位。
以“掠奪者”身份從大洋洲轉投亞足聯的澳大利亞,雖然持續占據著從亞洲晉級世界杯正賽的名額,卻似乎未讓球迷看到超越維杜卡、科威爾那一代的實力,反而在亞洲球隊中顯得越來越不突出。這也是日本足球一直在以開放姿態盡量爭取橫跨歐亞,甚至跨越歐、亞、南美的原因。他們不想只在亞洲區溫水煮青蛙。
日本足球的未來就在這群孩子的身上
與日本隊反其道而行的可能是俄羅斯,當然這里面有被迫的成分。
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國家隊在今年3月被國際足聯和歐足聯禁賽,直到9月24日才迎來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友誼賽(國際足聯稱禁賽不限制友誼賽)。那場比賽后,俄羅斯主帥卡爾平回答了有關“脫歐入亞”的問題:“我希望現狀可以改變,半年或許很難,兩三年內應該可以做到,我則希望盡快在一年內得到解決。”
如果影響體育的政治局勢無法被扭轉,這會是俄羅斯足球迫于無奈的出路,但與推倒重建無異。圣彼得堡澤尼特、莫斯科中央陸軍等常年活躍在歐戰的球隊,若要轉投參加亞洲賽事,球隊系統要被打亂,商業價值也必然大幅縮水。亞洲各會員國可能還要擔心俄羅斯國家隊鎖定未來亞洲8.5個世界杯名額的一個。這對雙方都不是一個好結果。
未來的某一天,日本男足或許真能高舉大力神杯
幾十年來,還沒有歐足聯會員國反向加入亞足聯。大家都清楚,日本足球主動向西,俄羅斯被迫向東,遠非競技比賽本身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