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訊 杭州亞運會男籃半決賽,中國遭遇20分大逆轉,最終以76-77不敵菲律賓,無緣決賽。
賽后,體壇周報特約媒體人趙環宇更博道:
現在“意志品質”榮升我最厭的詞匯之一。沒有技術做支撐的意志品質,狗屁不是。但為什么都在談意志品質?因為技術是有門檻的,想聊透更不容易,但意志品質哪怕村頭的大爺都能跟你聊一下午。還有一點,意志品質是主觀的,將問題歸咎于意志品質,潛臺詞是只要思想上緊起來,還能贏。但技術是客觀的,不行就是不行。
永遠都有借口:對手太臟,裁判太黑,主力沒來~日本進了奧運會,在論壇上隔空叫陣:“敢全主力跟我們碰一碰嗎?不信你們能贏。”這是硬核球迷,一個個宛如地賴子。云球迷,則言必稱意志品質。這樣的整體認知水平,輸給菲律賓有什么意外嗎?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步,是先把眼睛睜開。
“或許,認識到中國男籃的不重要,才是我們擺脫功利,躋身籃球強國的第一步。”這是世界杯過后我寫的一段文字。我希望我們所有的隊員都能像日本女籃那樣臉上掛著笑容去打球,那不是對對手的蔑視,那是發自內心對這項運動的享受。享受比賽是最高境界,可我們是提都不能提的,球迷會直接質問:為國出戰是讓你享受去的?
只有不在乎輸贏,才能自如地駕馭輸贏。中庸,無為,這才是大智慧,真正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恰恰也是它倆被誤解最深。只有不在乎,才不會像毛驢拉磨——只看見眼前巴掌大的那塊地。只有不在乎,才能剝離掉一切功利的東西,純粹發自本心地去打磨技藝。我們的孩子苦啊,從小就看到自己或對方為了贏球造假、做裁判工作、請“外援”無所不用其極,能熱愛才怪。
沒有那么多“非贏不可”,只有自己對自己的超越。
無論是教練布置,還是球員自己的選擇,我都覺得張鎮麟最后一攻急停跳投沒有任何問題。歷史上用這種方式終結比賽的案例,車載斗量,急停之后有大空位為什么不能出手?突破進去既沒有哨也沒有進球的情況,不比急停跳投投進的概率低吧?不過我猜測,可能是因為突破進去沒有哨可以美美把鍋分給裁判,這樣就能接著自欺欺人了。張鎮麟最大的錯誤,大概就是他扼殺了大家繼續自欺欺人的可能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