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訊 明天中午12點,亞運會男籃1/4決賽,中國男籃將對陣韓國男籃。
資深媒體人付政浩發文談到了韓國男籃,原文如下:
放眼亞洲籃球歷史,中韓爭霸曾是長達三十余年的發展主線,中韓男籃之間的和各種恩怨和經典對決不勝枚舉。本屆亞運會男籃1/4決賽再度上演中韓大戰,該場焦點戰將于10月3日中午12點開打。鑒于韓國男籃今明兩場比賽的時間間隔滿打滿算也只有14個小時,以逸待勞的中國男籃無疑更有體能優勢,韓國男籃上下則都在抱怨這一賽程安排,認為這種賽程既不利于提升比賽精彩程度也不利于球員的健康。
雖然中韓男籃是本屆亞運會中為數不多盡遣主力的球隊,但有一說一,目前這支韓國男籃整體年齡偏大、體能短板明顯、內線劣勢被放大,目前很難斷言他們能給中國男籃制造多少困難。不過,放眼亞洲籃球歷史,韓國無疑是中國男籃沖擊亞洲冠軍道路上最常見也是最具威脅的對手,沒有之一。從1975 年第 8 屆曼谷亞錦賽中國男籃奪冠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中國男籃決賽險勝韓國奪冠,中韓大戰往往是亞運會籃球決賽或籃球亞錦賽決賽最常見的戲碼之一。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中國男籃獲勝,但中國男籃面對快、準、靈以及熱衷死纏爛打、貼身緊逼的韓國男籃根本不敢掉以輕心,一不小心就容易釀成恥辱。
在我的記憶中,中國男籃最慘痛的錯失亞洲冠軍失利中有兩次都是敗韓國人所賜,一次是1997年亞錦賽,前一年剛創歷史挺進奧運前八的中國男籃黃金一代居然在亞錦賽半決賽陰溝翻船輸給三分神準的韓國,并直接導致無緣參加1998年的籃球世錦賽;另一次則是2002年釜山亞運會,中國男籃在全場大多數時間都領先的情況下居然在最后時刻被對方瘋狂的全場緊逼給拖進加時并最終憾負,這也導致姚明職業生涯與亞運會冠軍頭銜失之交臂。每次遇到那支熱衷全場緊逼、三分神準、斗志昂揚的韓國男籃,總習慣性地為中國男籃如何破解對方的全場緊逼而捏把汗。王治郅曾表示:“面對韓國這樣的對手,你就是領先三十幾分也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放松。”
縱觀亞洲籃球格局演變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亞洲籃球一直都是東強西弱的實力格局,而奠定這一格局的正是中、韓男籃,他們在數十年中一直都是亞洲籃球的前二代表。不過,從2009年伊朗奪得亞錦賽冠軍開始,西亞籃球開始全面崛起,亞洲籃球格局開始洗牌。而與此同時,老牌強隊韓國男籃卻日益衰退,他們最后一次奪得亞洲冠軍還是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憑借主場優勢擊敗正值巔峰時期的伊朗男籃奪冠(哈達迪職業生涯無緣亞運會冠軍),此后他們再也未能殺進亞洲籃球比賽的決賽。
細究韓國男籃的衰退過程,有兩點值得深思:一、從河升鎮開始,韓國男籃便因為過分迷戀內線身材高大化而犧牲了他們快準靈的傳統籃球風格,韓國再未能出線諸如方成允、金周成、金勝鉉等基本功扎實的神射手;二、韓國籃協商業化能力衰退,沒有足夠的資金讓韓國男籃融入國際籃球發展趨勢,韓國男籃既無力聘請外教也很難規化到有實力的外援,甚至很多時候連高水平的球探團隊成本都無力負擔。韓國男籃甚至平時沒有專任的國家隊教練組,國家隊集訓時間短,只有在參賽大賽前才提前一個多月開始集訓。
無論如何,韓國男籃的衰退和人才凋零正在成為在西亞籃球崛起、亞洲籃球實力格局大洗牌的直觀體現。雖然中韓實力都較往昔有所下滑,但還是希望中韓大戰能一如往昔那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