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訊 在昨日的電臺節目中,楊毅談到了CBA新賽季的吹罰,表示鼓勵對抗的精神是從國際籃聯裁委會下來的,用他們的術語叫“good no call(高質量不宣判)”。他同時談到了對此的看法。
楊毅表示:咱們要明白咱們CBA聯賽為什么哨多,為什么哨密,為什么造成比賽不流暢?咱們不是說像NBA,像歐洲比賽,整體防守習慣和防守技術都很好,他們實際上減少的是軀干對軀干這種接觸的吹罰,這種吹罰不好說是不是犯規,所以現在盡量少吹,減少比賽的中斷。
咱們不是,咱們是普遍防守習慣差,防守技術差,腳下移動少,防守基本靠手,全是連拉帶拽,而且聯賽里面有一定數量的球員有使用傷人動作的習慣,上膝蓋的、對腳的,勾腳的,什么都有。包括國家隊運動員,到國際賽場上也很不適應,在國內許你隨便撓,一出去就難受。所以咱們這個階段,又趕上中國男籃球隊戰績的低谷,咱們要追趕國際水平,要讓男籃的戰績提上去,咱們從防守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強調防守習慣和防守技術的規范化,要嚴吹手上動作和不合規范的防守動作,這樣運動員才能形成習慣,你到國際比賽才不至于球球被吹。
所以這階段我覺得咱們不適合在國內大張旗鼓推行所謂“good no call”這個精神。人家這個“good no call”是有前提的,人家能推行是因為在國際高水平比賽上首先防守能做到good,然后裁判才no call。咱們現在能做到good嗎,咱們全是bad defense。所以咱們在咱們這個環境里一推行,遠動員防守技術不行,本來全是犯規,然后上面又有指示要推行國際籃聯精神,結果整的這些國際級裁判都不會吹了。第一場裁判是段鑄老師,非常高水平的裁判員,我們認識很多年輕裁判,段鑄老師是他們偶像,他能不掌握規則嗎?他能看不出來那些是明顯犯規嗎?但是現在有精神,一想到這精神他就猶豫了,一猶豫哨就不響了,是犯規也不吹了。一開始遼寧犯規不吹,之后廣廈還手了,你能吹嗎?如果你這時候吹了,就是吹偏哨了,但是如果不吹,兩邊動作越來越大,一會兒改武打了。所以我覺得現在不是很適合執行國際籃聯這個精神,咱們要實際出發。即使一定要執行,那也要區分對待,不能一刀切。咱們既要放寬合理的身體對抗,讓比賽更流暢精彩,提升球員的運動能力,又要嚴抓手部動作,嚴抓到符合國際比賽的要求。這樣咱們才能接近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