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賽季,進入了最后一周的倒計時。依照新賽季賽程,湖人作為一支缺席上賽季季后賽的球隊,仍然被安排了迎戰衛冕冠軍勇士的「美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洛杉磯的大球市效應,為湖人帶來的雷打不動的熱度。
那么,到底怎么才算大球市?在越努力越內卷的NBA里,小城市球隊還能否「以弱勝強」?
文 / 李佳浚
編 / 殷豪男
身處大小城市,對一家體育俱樂部意味著什么?
對于NBA球迷來說,「球市」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
一般來講,所在城市的實力就代表著該隊的球市大小,從坐落于天使之城的洛杉磯湖人,到被成為籃球圣地的紐約尼克斯,這些公認的大球市球隊都說明了這一點。看球的都知道洛杉磯、紐約好,孟菲斯不行,那我們就先來看看,身處大小城市的球隊差距,到底體現在哪?
眾所周知,能擁有一支職業球隊的城市都是「城中翹楚」。對于NBA來說,即便是球迷們印象里的「小城市」孟菲斯,依然擁有著772億的地區生產總值,在美國384個都市圈地區里排名第47——換句話說,如果NBA現在宣布為下一個擴展球隊選擇目的地,只有全美前50的城市,才能進入討論范圍內。
但即便是NBA里的28個美國大城市,他們之間也有著天懸地隔的差距。而這些差距,也直觀地轉化成了每個城市為球隊所創造收益上的不同。政府經濟水平、人口數量、公民收入、基礎建設......這些客觀因素,給大小城市的球隊之間劃出了一道明晃晃的分界線。
例如,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所統計,2021年紐約地區的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恐怖的1.33萬億,相當于將近35個孟菲斯地區——這倒不是說孟菲斯人就沒錢看球了,但如果和財大氣粗的大蘋果城(The Big Apple)市民比,誰更愿意且更有能力為主隊消費,結果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在NBA公布新賽季的常規賽程后,ESPN,ABC,TNT三大轉播商也給出了下賽季NBA各隊比賽的全國直播場次,其中上賽季衛冕冠軍勇士30場居首,湖人27場次之,凱爾特人15場并列第三。
再來看看排行榜的末端,全年只有1場全國直播的球隊:圣安東尼奧的馬刺、俄克拉荷馬城的雷霆、鹽湖城的猶他爵士、奧蘭多的魔術......如果非要歸因于他們去年戰績差才沒人看,西部排名第5的爵士不說,馬刺球迷肯定也不樂意,畢竟他們比湖人還多贏了一場球。
因此,不管是聯盟官方的安排,還是合作媒體的動作都說明了一點:戰績不佳的大城市球隊帶來的熱度和話題,依然不是小城市能比的。
而在NBA這個最純粹的商業聯盟里,熱度和收入幾乎成正比。除了轉播領域的重視,贊助商們也心甘情愿花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去將自己的品牌名和大城市球隊們綁在一起。
自聯盟于2017年增加球衣廣告以來,球衣上一張張貼片也成為了各隊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而大小城市球隊的差距在這一點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去年十一月,勇士與球衣贊助商樂天集團延長了合作協議,延續了始于2017年的球衣贊助,據美媒CNBC透露,這份新合同將達到每年4000萬美元。作為對比,爵士與Qualtics達成的贊助合同年金額為400萬美元,整整十倍的差距。
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21-2022賽季中,NBA聯盟30支球隊的贊助收入比去年增長12.5%,達到了16.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金額。而這12.5%的增幅,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加密貨幣企業宣傳需求的增長,來自加密貨幣企業的贊助金額從前一年前的200萬猛增至1.5億美元,一躍成為NBA的第二大贊助商品類。
而作為NBA的新興贊助品類,他們也將合作標的,直接瞄準了勇士、湖人這些昂貴的「大城市球隊」。
例如,傳奇球館斯臺普斯中心的冠名易主,便是其中最受關注的交易之一。2021年11月,加密貨幣網站與湖人快船的大本營斯臺普斯中心達成了一份總額超7億美元,為期二十年的贊助協議,斯臺普斯中心正式更名為「Crypto.com球館」。
而此前有消息已經指出,快船將在2024年左右和湖人劃清界限,搬遷至老板鮑爾默狂砸20億美元建成的新球館。不可否認的是,一簽就是20年的Crypto.com對湖人長期保持熱度和競爭力的能力有著足夠信心。
各大贊助商愿意花超出市場水位數倍的價格,與大球市簽下合約,除了他們現在的成績和熱度,最重要的一點是,就算成績不好或球星沒落,擁有城市發展、高曝光度、贊助青睞三大優勢的大城市球隊,也吸引著全聯盟內的球星們從母隊紛紛出走,去享受洛杉磯、舊金山等大球市所帶來的福利。
還是湖人——在戰績不佳的基礎上仍有如此熱度,詹姆斯、濃眉和維斯布魯克的巨頭組合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這三位球員,基本都是從「小球隊」轉來湖人的。肉眼可見的軟硬件差距,讓底牌薄弱的小球市們苦不堪言,只能眼睜睜看著當家球星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大城市≠大球市,大家都有難念的經
判斷一個球隊背后的球市大小,除了所在城市的紙面實力以外,收視率、上座率、球隊文化、球迷分流情況等,任何一點也都可能成為決定性因素。甚至就算兩個球隊同處一個城市,他們的現狀也可能大不相同。
隨著小卡、喬治的加盟和新球館的簽約,洛杉磯快船在近兩年一度讓他們的球迷看到了在洛杉磯「翻身做主人」的希望。但一系列數據卻顯示,好像洛杉磯本地球迷仍然不買賬,球票價格便是最好的體現之一——2021-22賽季,湖人的次級市場平均球票價格達到了562美元。而由于倫納德、喬治(只出戰了31場)的缺席,快船的平均票價只有202美元。
即使球票相差四倍之多,傲嬌的洛杉磯人,也更認可那支身穿紫金球衣的隊伍。據統計,在2021-2022年賽季中,戰績不佳的湖人上座率依舊達到了97.3%,18,414的場均上座人數也排在全聯盟第7。而反觀快船,則只有89.6%的上座率以及16,918的場均上座人數,處于聯盟中下游水平。
身處令其他小球市俱樂部艷羨的洛杉磯,卻賣著價格比密爾沃基(282美元)還便宜的票,這就是快船的現狀。而全聯盟第17的上座人數,讓他們看起來反而更像一只小球市球隊,這可能也是他們急于搬至新球館的原因之一。
總體收入水平,更是能證明二者之間的差距。據Statics統計,湖人近五年的年收入穩定在3億美元以上,在2018-2019更是達到了創下隊史紀錄的4.26億;快船最高的一年也只有2.73億美元,和旁邊被稱為薩克拉門托村的國王隊同一水平。
鏡頭再移到東岸,華盛頓D.C.作為美國首都,2021年的人均GDP達到了22萬美元,是世界上最有錢的首都之一,但位于華盛頓D.C.的奇才隊卻不能算作大球市球隊。據福布斯報道,華盛頓奇才隊目前的市值為19.3億美元,僅排在全聯盟第16位。
那么,華盛頓的球市被誰搶走了呢?
2019年華盛頓郵報的一份調查顯示,只有8%的當地居民將奇才看作他們最喜愛的球隊。而不管是最近都有冠軍入賬的MLB國民隊、NHL首都人和WNBA神秘人、還是老牌勁旅NFL指揮官(原紅人隊),當地其他職業球隊的成功,都使得常年處于尷尬位置的奇才黯然失色,球迷基數自然不大。
奇才的本地受歡迎程度排在國民隊、指揮官和首都人之后,與神秘人并列第四。作為比WNBA投入多幾百倍NBA球隊來說,奇才目前的受歡迎程度,實在是和華盛頓這個傳統體育城市,顯得格格不入。
小城市的故事,也能講得精彩
那么,大城市的球隊已然都「卷」起來了,如果身處小城市,一支NBA球隊又該怎么辦?
或許胳膊終歸扳不過大腿,但前幾年的雷霆,如今的密爾沃基等一眾小城市,也在這個越來越「卷」的聯盟里,取得了不同角度上的成功,讓其他的小城市看到了希望。而一直以來,NBA官方也從人才選拔、工資限制、規范交易等方面保持著球隊間「機會平等」的底層邏輯。
以雷霆為例。一個人可以改變整個球隊的市場嗎?答案是肯定的,詹姆斯之于克利夫蘭、喬丹之于芝加哥、字母哥之于密爾沃基......他們每個人的出現,都為各自的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但是,這個改變球隊的人不僅限于球員,比如雷霆隊「真核」總經理普雷斯蒂。
2007年,29歲的薩姆-普雷斯蒂被任命為西雅圖超音速的總經理,并在選秀大會上摘下了杜蘭特。但僅過一個賽季,由于超音速隊與西雅圖市之間關于新球館的談判破裂,老板克雷·貝內特就將球隊搬到了他的家鄉俄克拉荷馬城,并改名雷霆。
從美國西北部最大的城市,搬到沒有職業體育史的小城俄克拉荷馬,許多球迷們都覺得雷霆將成為又一支「常年魚腩」,但普雷斯蒂卻有不同的計劃。他在選中杜蘭特之后,又相繼選中了威斯布魯克和哈登,讓剛剛建隊的雷霆就在西部決賽中擊敗「GDP」版本的馬刺,成功打進了總決賽,在聯盟中站穩腳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常駐西部豪強的位置。
之后在杜蘭特出走后助力威少打出MVP賽季、交易得到在當時極為轟動的威少、喬治、安東尼三巨頭、又在球星出走之后將資產「變現」超過近40個未來選秀權,普雷斯蒂所走的每一步都顯得那么的運籌帷幄。
對于俄克拉荷馬這樣的小球市而言,他將雷霆運作到了預期之外的高度。雖然近幾年重建的雷霆在聯盟中的存在感不高,但普雷斯蒂的動作已經證明,只要他在,這座小城的籃球之火就不會沒落。
和紐約、洛杉磯等時尚大都市相比,俄克拉荷馬這個以農業和油田撐起城市經濟,以龍卷風聞名全美的小城也許永遠都不是大牌自由球員的第一選擇,但它絕對是一座球員自下飛機的那一刻就會愛上的城市。作為這座城市里唯一的職業球隊,雷霆很好地利用起了這一點,與當地政府、球迷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聯系。
2008年雷霆初到俄城時,便直接落座當地最好的球館福特球館。而在14年內經歷了兩次球館更名之后,最近又有消息爆出,俄城政府有意為球隊建造一個新球館。別說NBA,就是放眼四大聯賽,政府主動為球隊建球館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媒體層面,雷霆官方也分別與當地電視轉播商Bally Sports Oklahoma和廣播WWLS 98.1 FM,達成了長達14年并將持續下去的穩定合作。
同時,雷霆官方非常重視球迷文化的建設工作。自建隊以來,雷霆的訓練營、基金會捐款等社區活動與大城市球隊相比只多不少,雷霆與俄克拉荷馬城人民相互影響,更趨一體,關系愈發緊密。
「不管什么時候,俄克拉荷馬城的球迷無條件支持著雷霆,每支NBA球隊都會為城市做出貢獻,但雷霆做了更多。醫療、教育、災后重建,當這所城市需要幫助時,永遠都能看到雷霆隊的影子。」出生在俄克拉荷馬城的Bleacher Report記者杰里德·波特,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
球迷們當然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饋了雷霆。作為NBA最小的球市之一,重建前的雷霆隊上座率一直處于聯盟中上游水平,主場比賽更是年年都沒掉下過九成九——這不僅是一支在俄克拉荷馬運作的球隊,也是讓市民們感到驕傲的城市名片之一。
如果不是因為雷霆的存在,可能許多國人都不會對「俄克拉荷馬」五個字有什么概念。一支支球隊承載的,不僅是場上的球員和場下的球迷,更是他們自己獨有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內核。這,可能就是體育的魅力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TheAthletic / Statista / SportsPro / TheWashingtonPost / SportsIllustrated